top of page

幼兒情緒到,爸媽不要做….


幼兒情緒到,爸媽不要做…

很多父母均會受到小孩子情緒行為的困擾。其實,情緒行為是幼兒表達自己狀態的一種方式,負面的情緒行為(如哭泣、發怒)固然是不受歡迎,卻是反映了小孩子內心的感受和需要。整體而言,情緒是沒有對或錯的,而情緒行為所代表的內心需要、不足之處或問題,反而是我們所關注的。

要理解情緒行為背後的原因很重要,我們看來,孩子的問題更是個學習的機會。然而,根據我們的經驗,當小孩子(負面)情緒行為出現時,很多父母會自然地做出一些不恰當的反應,以致容易將問題擴大。我們特別提出父母處理幼兒的情緒行為時,4件要避免的事情,其中包括:

1. 不要向孩子說「不要…」,例如不要哭、不要鬧、不要打。結果是父母

愈多講,小孩子會(被提醒)愈多做。

2. 不要問孩子「你想點?」,卻要說「爸媽想你點…」,父母要給小孩子

清晰的指示(包括提醒他/她原來要做或應做的事情)。

3. 不要用交換條件來平息孩子的情緒行為 (例如聽話就可以…),如此只會

使小孩子誤以為(負面)情緒行為反會帶來好處,而父母也失去了解和處

理子女(負面)情緒行為的機會。

4. 不要用情緒行為(例如打罵、恐嚇)來處理子女的情緒行為。若小孩子的

(負面)情緒行為激發了爸爸或媽媽的情緒,有情緒的一方便不適宜處理

孩子的情緒行為,可由情緒較穩定的一方來處理。在沒有其他人協助的

情況下,爸爸/媽媽應離開現場及往後再處理事情。


Recent Posts
Archive
bottom of page